据说人类对酒的感情,比对人还要深。毕竟,喝酒不会嫌你丑,顶多嫌你肝不行。至于开车嘛,车倒是忠诚得令人感动,只要你一踩油门,它绝不会问你喝没喝酒,只会默默将你载上人生未知的高速公路。于是,车轮和酒杯这对CP,也成为现代社会最危险的“三角恋”。有人说,“小酒怡情,大酒乱性”,这话放在诗酒田园还行,可一旦和方向盘挂上钩,所谓的“怡情”,瞬间就可以变成“遗情”,那是遗体的“遗”。
有多少人生的荒唐起于“一杯小酒”,又有多少悲剧终结在马路中央,谁来统计?或许酒桌上推杯换盏的你,早就“杯莫停”到忘记自我。谁能想到,这里的一杯小酒,到了马路上就摇身一变,成了招魂幡。现代人高喊着“自由”,却总喜欢在违法犯罪和社会道德之间走钢丝。喝一口没事吧?哥们都喝了,我不喝不合群啊?勇于与酒精谈恋爱的你,怎么就怕和交警约会?难不成你那一点点自控力,都用在了吃饭拍照发朋友圈?要脸的时候,几乎是透明的,“酒后勇士”可劲儿造,出了事就是“我真的没喝多少!”真是,酒桌上兄弟一片,马路上人祸一家。
酒精这玩意儿,真不是谦谦君子。它会让你眼花缭乱,以为路灯全都是双胞胎;会让你自信爆棚,以为自己是维特鲁威人,四肢能360度连环操作;它还能让你一秒破防,原本胆小谨慎的你,敢在红灯前也潇洒加油门。怪不得交通事故发生后,肇事司机的常用语是:“我记得前面应该没有什么障碍物啊……”对,你记得的只有上一杯是谁敬你的。酒精让你秒变预言家,什么速度没在怕的,什么弯道都是直线,什么安全统一靠感觉。科学说酒精先抑制大脑皮层,高级功能告辞,情绪来了,常识走了,看似小酌,实则诸事皆休。
有人说喝酒能增加勇气。事实上,增加的是离法医更近的概率。“大酒乱性”,乱的不是爱情,乱的是神经元。你能指望一个刚在厕所吐完、嘴角还带着白沫的司机,正常刹车避让?他如果真能做到,全世界的惊险大片导演都要下岗。你自以为小酒怡情,一脚油门就成了“行驶导火索”,你以为的是浪漫,别人得到的却是永别。喝多了咋地?就是“理智里头打摆子,道德外面挠痒痒。”路口漂移、逆行冲刺,白天都能玩成《速度与激情》,只不过结局不是保罗·沃克,而是救护车常客。
酗酒驾驶的危害,已经不需要再证明了。连交通法规都堵不住那点侥幸心理。你说酒驾是个性的张扬,社会却把它写进了判决书。这影响可不是你自己一个人吹牛炫耀能承受的——法律的铁拳等你,牢饭准备好了,家人日夜等你回家,不回就算了,回了还是一地鸡毛。法律之外呢?一个人出事,哭的是几个家庭。你以为逞能是体现自我价值;实际上,你提取的是全家的泪水。肇事司机想翻篇,受害者连台词都没机会说。
可每次喝酒这点事,总有人觉得“我肯定没事,我清醒得很”——你清醒?那就和那堆开着车直奔监狱的“清醒者”肩并肩吧。不知为何,很多司机到了酒桌,觉悟比酒精挥发还快,脑子比啤酒泡沫还短暂。别人出事是新闻,自己出事才知道都是亲身经历。交通死亡事故有多少是小小酒精惹的祸,你以为的是马路上的竞速赛,实际上让无辜人最终成了现实版“马路杀手”的陪葬。
所谓“开车不喝酒,喝酒不开车”,不是朋友圈的励志鸡汤,也不是交警的口号喊爽。它是成吨教训后泼在脸上的冷水,是点点血迹里写就的红线。有人觉得,少喝点没事儿,顶多有点微醺,足以驾驶。别逗了,那就好像老虎咬人,你问它是不是咬一口就放过你?安全这事上,答卷只有对与错,怎么能博弈成“适度伤害”?交通的零和规则就是——要么醒着开车,要么等着别人来收拾残局。你愿意用众人生命作赌注吗?“差不多得了”是喝酒哲学,不是安全守则。
也有朋友说,这不公平。这世上那么多“不公平”,有人喝高了还能回家,有人刚喝一口就进局子。讲道理,你的命只有一条,别人命也不打折。真要公平,就把酒瓶扔远一点,把自己和方向盘隔绝开。对自己负一点责任,这不是口号,是你一家老小以后还有没有人买单的事。珍惜生命这么老土的大道理,你小时候听到耳朵都磨出茧子了吧,长大了倒不如从防酒驾做起,别让别人为你的任性买单。
换个角度,咱们都活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,交通法规本就是社会契约。你觉得“喝酒开车没啥大不了”,但你不知道,有多少人正等着你的道德感爆发。遵守“不喝酒不开车”,不是装文明人,是基本素养。你守规矩不一定会奖励你,而去挑战底线,分分钟社会来教育你。千万别以为守法是质量低的清流,事出有因你才低头。什么叫敬畏规则?不是嘴里喊自律,而是关键时刻不手抖。
再说回操作层面,谁都有打火锅、吃宵夜划拳的时候。真要开车,要不要明知山有酒偏向酒山行?不是你欲望强大,是你的家人承受不起你的“轻松一杯”。朋友圈里永远不缺劝酒高手,万一你钱包厚实,还能请个代驾——少买一串豆腐还能省下律师费。坐个出租车,就当体验人生多姿多彩。叫代驾不丢人,内化为条件反射才是真本能。毕竟,谁也不想当朋友圈下一个“交通安全警示标兵”。
有些人觉得,我劝别人喝酒也没啥,反正又不是我开车。你以为口头兄弟义气能抵了道德债?真出事了,你上告别仪式去给人送口水?能拒绝那一杯,你是扫兴,但你也是英雄,不需要披风,只需要把手机拿出来给哥们叫个代驾。这年头,谁不是扮演着别人生活里重要配角,别让自以为“热情”成千古罪人。
都说“小酒怡情”,但酒一遇见油门就成了夺命神器。你说,这不是酒的错,是人的问题。可惜,酒从来没长脚,永远不会自己蹦上方向盘。可别怪酒了,都是我们太爱寻刺激、懒得负责。喝一杯不解决问题,强行上路却能制造悲剧。
想想,什么时候我们习惯了拿生命开玩笑。往大了说,不喝酒开车,是社会契约,每个人都该保有的理智和敬畏。往小了说,命这玩意儿花钱买不来,也协调不了折腾,每次安全回家,都是对自己、对家人、对所有人的最好交代。
也许你觉得我写这么多是在碎碎念,这年头,管住嘴已经很难,管住脚更难。规矩不是为天使立的,是为我们这种自制力只坚持五分钟的俗人立的。喝酒开车这事儿,没啥技巧,就是一个字:“忍”。久而久之,命长一点,幸福多一点,交通安全警察节也不用你去剪彩。
“开车不喝酒,喝酒不开车”,这不是高尚,是常识。等哪一天我们不需要靠警察和罚单来记住这句话,不需要小区楼下的警示横幅天天提醒,不需要新闻里一个个冷冰冰的数据刺激本能,那咱们也差不多离文明近那么一点点。至于小酒怡情嘛——你开心就好,千万别拿着酒盅,把别人的幸福晃成一地碎玻璃。
所以总结下来一句话:酒桌上潇洒一杯,别成马路上的下一个“主角”。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自己……那不如别开车,顺便还能多点酒喝。毕竟,能让自己和别人都活得久一点,比酒的后劲还值钱。再不济,学会对自己说——“出门在外,意见大的,先停杯再说。”
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,倡导积极价值观念。如有内容争议,欢迎监督指正。
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