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看完那尔那茜这事儿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震惊:一个内蒙古的定向委培名额,竟然被母女俩私家承包了?但当你细细扒开这段时间线,震惊过后,只剩下一股冰凉——这根本不是巧合,而是精心设计好的剧本。
故事得从1982年说起,上海戏剧学院首次派人去内蒙古招生,24个定向委培生中有奥登高娃一位。本来大家都以为她学成后会回内蒙古,用新潮的表演理念和技术服务边疆。结果她没回,而是改名张丽华留在上海,演演员、混制片,非常后还成了上戏助教。从广袤草原漂到繁华都市,她的转身行云流水,堪称完美。
时光飞逝,26年后的2008年,历史轨迹再次重叠。上戏内蒙古定向招生第二次启动,入选者竟是奥登高娃的女儿——那尔那茜。你说巧不巧?两次定向招生,只录了她们母女俩。看这水干净得发光,剩下的全是她们家族踏出来的足迹。
不过这还只是故事的开头。
那尔那茜高考时用179分低到不忍直视的成绩进了上戏表演系。普通学生拼命刷题,能考上一本就心满意足了,她却轻轻松松躺赢。可这179分是怎么来的?表面上她报的是内蒙古,实际上从小就在北京上学,初高中都读的海淀区重点名校——北京第十一中学。那里的户籍卡得紧紧的,她却拿着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,转头又用内蒙古的低分名额。这叫什么?叫两边薅羊毛:既享受大城市的教育福利,又拿边远地区的政策优惠,轻轻松松把北京的激烈竞争换成了内蒙古的低门槛。
展开剩余77%她毕业后返乡了吗?没有。2012年本该回内蒙古履行服务义务,她却选择违约,赔钱了事,马上跑去留学。她声称去了挪威的西北大学,一查根本没这学校。整段留学经历更像给简历镀了层金,薄得像塑料纸,轻轻一碰就掉。
回国后,她顺利进了上戏教书,自称是助教。校方后来在风暴中甩出一句:从未聘用那尔那茜为助教。可网友却在上戏官网找到她2015级老师的公开信息。说没聘用的有,说有的没人认,这特权罗生门玩得真溜。
带着这层身份杀进娱乐圈,才是真正的大戏开演。
2019年,《封神三部曲》训练营招新人,本该16到25岁,那尔那茜已28岁,竟然能顺利入营,非常终拿下《封神2》邓婵玉女主角。比她年轻的姑娘们排队等试镜,她三岁超龄照样绿灯放行。幕后关系不用多说,传闻她父亲曾在央妈与《封神》编剧冉平共事,导演乌尔善又是内蒙古老乡,熟人局一条龙。
这绝非偶然。到了《长安的荔枝》,她又凭空捞了个剧本中根本不存在的角色。原著中胡商商会会长阿弥塔是男性,剧组直接把角色性别改成女性,好让她上场。魔改原著、改角色性别,全部为她开路,这已不是捧,是硬托。
《镖人》里更夸张,35岁的她演18岁的少女女主,观众只觉得违和,制片方却理直气壮说:角色适配。别人拼命减龄都没门,她靠的可不是脸,是后台。
明白了吗?这不是某个人一时幸运,而是整套世袭机制:母亲的路径、父亲的人脉、户籍操作、学籍安排、违约代价、留学镀金、上戏任职、影视角色……每环背后都有路,每阶梯背后都有撑腰。
你还能看出,这暴露了教育制度的软肋。定向委培政策本是为了弥补边远地区教育资源不足,初衷美好。但审核宽松、监管弱、违约成本低得可怜。那尔那茜违约赔了十几万,对普通家庭是天文数字,对特权家庭呢?可能就是个名牌包的钱。
正因为违约成本低,审核流于形式,才有人敢反复钻空子,把本应公平的绿色通道变成自家专属VIP卡。
舆论为何愤怒?因为这让无数寒门学子感到窒息。有人拼命刷题、熬夜补习、盯着985做梦,结果告诉他们:有些人压根不靠成绩,全靠体系包装。
央妈新闻、人民日报高考期间直接撤了那尔那茜的祝福视频,教育部马上喊话严查高考移民,内蒙古教育考试院也开始核查近十年定向委培履约情况。官方态度明摆着——社会不能忍,制度也不能装聋作哑。
有人拿仝卓事件比——仝卓当年只改了往届生身份被撤销学历,15名责任人被问责。那尔那茜这一套比仝卓的小百伶百俐复杂精细多了。仝卓是个人造假,她们是一条链子、一整套系统配合。动的话,就得一环环拔起。
这才是真令人后背发凉的——她靠的不是运气,而是一套懂规则、会操作、敢突破的世袭通道。普通人拼考试,她们玩的是政策外挂。
镀金文凭能伪造,身份能包装,戏路能改编,后台能安排,尤其弄不出公众的尊重。
在全民为高考拼命的时代,你可以一次次钻制度缝隙,但撬不开千万家长眼中砥砺就有出路的信念。
真正珍贵的,从不是上戏学位,不是《封神》的女主,也不是北电助教——而是普通家庭咬牙换来的那份公平假象。你毁了它,社会就会反噬你。
这事儿远没完。那尔那茜只是敲开了这条多年未动的缝隙,背后还有多少类似世袭捷径藏在教育政策里,才是真正令人不寒而栗的。
代际特权,比赤裸裸的权力更吓人。
发布于:山东省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