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《景行录》是元代大臣史弼撰写,史弼,字君佐,一名塔剌浑,河北博野人,元朝将领。本文为AI翻译,仅供参考。
四'不自’处世箴言:
不自重者取辱,不自畏者招祸;
不自满者受益,不自是者博闻。
《景行录》
【原文】
高山仰止,景德行止。此景行录之所由作也。
是录凡百余条,言近而指远,守约而施博,士大夫非苟知之,亦允蹈之可也。
予寸怀如春风,愿与天下共,故付梓以广其传,沽名云乎哉,掠美云乎哉。
大德辛丑上巳前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史弼传。
【译文】
(对高尚的品德)如同仰望高山般崇敬,(对光明的行为)如同遵循正道般践行。这就是《景行录》创作的缘由。
这部书共一百多条,语言浅近却意旨深远,内容简约却应用广泛。士大夫们不仅要了解它,更应切实遵行。
我的心意如同春风,希望能与天下人共享,因此将它刻印出版以广泛传播。这难道是为了沽名钓誉,或是掠夺他人美名吗?
大德辛丑年上巳节前,荣禄大夫、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史弼作序。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寡言、择交,可以无悔吝,可以免忧辱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少说话、谨慎选择交往的人,能够没有悔恨遗憾,能够避免忧愁屈辱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曰:“无瑕之玉,可为国瑞。孝弟之子,可为家宝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没有瑕疵的玉石,可以成为国家的祥瑞;孝顺父母、友爱兄弟的子女,可以成为家庭的珍宝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曰:“为政之要曰公与清,成家之道曰俭与勤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治理政事的关键在于公正与清廉,成就家业的方法在于节俭与勤奋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曰:“宝货用之有尽,忠孝享之无穷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金银财宝使用起来会有穷尽,忠诚孝顺带来的福泽却能享用不尽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曰:“坐密室如通衢,驭寸心如六马,可以免过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坐在密室中要像处在四通八达的大街上(一样谨慎),驾驭自己的方寸之心要像驾驭六匹马拉的车(一样小心),这样可以避免过错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与人之短不曰直,济人之恶不曰义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议论别人的短处不叫正直,帮助别人做坏事不叫道义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知足可乐,务贪则忧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懂得满足就能快乐,一味贪婪就会忧愁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声色者,败德之具。思虑者,残生之本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歌舞女色是败坏品德的工具,过度思虑是伤害生命的根源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结冤于人,谓之种祸。舍善不为,谓之自贼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与他人结下冤仇,叫做种下祸患;放弃行善而不去做,叫做自我伤害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以众资已者,心逸而事济。以已御众者,心劳而怨聚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依靠众人的力量帮助自己,身心安逸而事情能成功;用自己的力量驾驭众人,身心劳累而怨恨会聚集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官爵富贵在人,谓之傥来。道德行义在我,谓之自得。傥来者足以骄妻妾,自得者多以傲公卿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官爵富贵由他人(或时运)决定,称为意外得来之物;道德品行由自己修养,称为自身拥有之物。意外得来的东西,只够在妻妾面前炫耀;自身拥有的东西,却能让人在公卿面前保持骨气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务名者,杀其身。多财者,杀其后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追求虚名的人,会危及自身;财富过多的人,会连累后代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广积不如教子,避祸不如省非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广泛积累财物不如教育子女,躲避祸患不如反省自身过错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责人者不全交,自恕者不改过。自满者败,自矜者愚,自贼者忍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指责别人的人不能保全交情,宽恕自己的人不能改正过错。自满的人会失败,自夸的人很愚蠢,自我伤害的人(往往)能忍耐(不当之事)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寡言则省谤,寡欲则保身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少说话能减少诽谤,少欲望能保全自身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曰:“木有所养,则根本固而枝叶茂,梁栋之材成。水有所养,则源泉壮而流脉长,灌溉之利博。人有所养,则志气大而识见明,忠义之士出。可不养哉!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树木得到滋养,就会根系牢固而枝叶繁茂,成为可用的栋梁之材;水流得到滋养,就会源头充沛而河道绵长,灌溉的益处广泛;人得到滋养(指修养品德),就会志气远大而见识高明,成为忠义之人。怎能不重视滋养(自身)呢!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以爱妻子之心事亲,则曲尽其孝。以保富贵之策奉君,则无徃不忠。以责人之心责己,则寡过。以恕己之心恕人,则全交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用爱护妻子儿女的心思侍奉父母,就能尽心尽孝;用保全富贵的策略侍奉君主,就会无处不忠诚;用指责别人的心思指责自己,就能减少过错;用宽恕自己的心思宽恕别人,就能保全交情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'以忠孝遗子孙者昌,以智术遗子孙者亡。以谦接物者强,以善自卫者良。'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把忠孝传给子孙的家族会兴旺,把权谋术数传给子孙的家族会败亡。以谦逊态度待人接物的人会强大,以善良品德保护自己的人会吉祥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妇人悍者,必淫。丑者,必妬。如士大夫缪者,忌险者,疑必然之理也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凶悍的妇女,必定放纵;貌丑的妇女,必定嫉妒。就像士大夫中,荒谬的人多猜忌,阴险的人多怀疑,这是必然的道理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利可共而不可独,谋可寡而不可众。独利则败,众谋则泄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利益可以共享而不可独占,谋划可以让少数人知道而不可让众人知晓。独占利益会失败,众人知晓谋划会泄露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溺爱者受制于妻子,患失者屈已于富贵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过分宠爱(妻子儿女)的人会被妻子儿女牵制,担心失去(富贵)的人会在富贵面前屈服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费万金为一瞬之乐,孰若散而活馁者几千百人。处眇躯以广厦,何如庇寒士以一席之地乎?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花费万金追求一时的快乐,哪里比得上把钱财分散出去,救活几千几百个饥饿的人?用宽敞的房屋安置自己这渺小的身躯,哪里比得上给贫寒的士人提供一席之地遮风挡雨呢?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大丈夫见善明,故重名节于泰山;用心刚,故轻死生如鸿毛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大丈夫能清楚分辨善与恶,所以把名节看得比泰山还重;内心坚定刚直,所以把生死看得比鸿毛还轻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自信者,人亦信之,吴越皆兄弟;自疑者,人亦疑之,身外皆敌国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自信的人,别人也会信任他,即便是像吴越(原本对立)这样的人也能成为兄弟;多疑的人,别人也会怀疑他,自身之外的人都像敌国一样(难以信任)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宾客不来门户俗。诗书不教子孙愚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没有宾客来访,家门就会显得俗气;不教子孙读书,子孙就会变得愚昧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贪是逐物于外,欲是情动于中,荣轻辱浅,利重害深,祸不可以幸免,福不可以再求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贪婪是在外部追逐事物,欲望是在内心触动情感。荣耀轻微而屈辱浅淡,利益重大而危害深远。灾祸无法侥幸避免,福分不能重复求取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或问晦庵曰:'如何是命?'先生曰:'性是也。凡性格不通不近人情者,薄命之士也。'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有人问晦庵(朱熹):'什么是命?’先生说:'就是本性。凡是性格偏执、不近人情的人,都是薄命的人。’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勤者富之本,俭者富之原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勤奋是财富的根本,节俭是财富的源头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祸莫大于从己之欲,恶莫甚于言人之非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灾祸没有比放纵自己的欲望更大的,恶行没有比议论别人的过错更严重的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大丈夫当容人,无为人所容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大丈夫应当能宽容别人,而不是被别人宽容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大筵宴不可屡集,金石文字不可轻为,皆祸之端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大型宴会不能频繁举办,碑刻铭文不能轻易制作,这两者都是祸患的开端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观朝夕之早晏,可以识人家之兴替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观察(一家人)早晚作息的早晚,可以了解这个家庭的兴衰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养人将以立事所以养人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培养人才是为了成就事业,这就是培养人才的原因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人勤则刚,人懒则柔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人勤奋就会刚强,人懒惰就会柔弱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凡修身为学,不在文字言语中,只平日待人接物便是。取非其有谓之盗,欲非其有谓之贼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修养自身、钻研学问,不在于文字言语之间,而在于平日待人接物的行为中。获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叫做盗,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叫做贼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定心应物,虽不读书,可以为有德君子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内心安定地应对事物,即使不读书,也能成为有品德的君子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闻善言则拜,告有过则喜,有圣贤气象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听到善言就行礼(表示敬佩),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高兴,这样的人有圣贤的气度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为人要忠厚,若刻悛太甚,不肖之子,应之矣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做人要忠厚,如果刻薄凶狠太过分,(就会生出)不成器的儿子作为报应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明旦之事,薄暮不可必。薄暮之事,哺时不可必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明天早上的事,傍晚时不能确定;傍晚的事,下午时不能确定(指世事无常,难以预料)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曰:“好食色货利者气必吝,好功名事业者气必骄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喜好饮食、女色、财物、利益的人,气度必定吝啬;喜好功名、事业的人,气度必定骄傲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能自爱者未必能成人,自欺者必罔人。能自俭者未必能周人,自忍者必害人。此无他,为善难,为恶易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能自我爱护的人未必能成就他人,自我欺骗的人必定欺骗他人;能自我节俭的人未必能周济他人,能自我忍耐(不当之事)的人必定伤害他人。这没有别的原因,因为行善困难,作恶容易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器满则溢,人满则丧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容器装满了就会溢出,人自满了就会衰败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广积不如教子,避祸不如省非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广泛积累财物不如教育子女,躲避祸患不如反省自身过错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自满者败,自矜者愚,自贼者忍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自满的人会失败,自夸的人很愚蠢,自我伤害的人(往往)能忍耐(不当之事)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心可逸,形不可不劳;道可乐,身不可不忧。形不劳,则怠惰易蔽;身不忧,则荒淫不定。故逸生于劳而常休,乐生于忧而无厌。逸乐者,忧劳其可忘乎?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内心可以安逸,但身体不能不劳动;道义可以快乐,但自身不能不忧虑。身体不劳动,就容易因怠惰而蒙蔽心智;自身不忧虑,就容易因荒淫而动摇心志。所以安逸从劳动中产生且能长久安宁,快乐从忧虑中产生且不会满足。追求安逸快乐的人,怎能忘记忧虑与劳动呢?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'为子孙作富贵计者,十败其九。为人行善方便者,其后受惠。'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为子孙谋划富贵的人,十有八九会失败;为他人行善、提供便利的人,后代会得到恩惠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会做快活人,凡事莫生事。会做快活人,省事莫惹事。会做快活人,大事化小事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会做快活人的人,凡事不惹事生非;会做快活人的人,能省事就不招惹事端;会做快活人的人,能把大事化解为小事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富贵之家,有贫穷的亲戚往来,便是忠厚有福的气象。”现今之人反而以此为耻辱,讨厌与穷亲戚往来。其心胸是何等鄙陋啊!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富贵的人家,有贫穷的亲戚往来,这是忠厚有福气的样子。”如今的人反而把这当作耻辱,讨厌与贫穷的亲戚往来。他们的心胸是多么鄙陋啊!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片刻不能忍,烦恼日月增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哪怕片刻的事都不能忍耐,烦恼就会一天天增加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忍一时之气,免百日之忧;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忍耐一时的怒气,可以避免长久的忧愁。”
【原文】
《景行录》云:“忍字敌灾星,忍气饶人祸自消。”
【译文】
《景行录》说:“'忍’字能抵挡灾祸之星,忍耐怒气、饶恕他人,祸患自然会消除。”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